2016年六安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每日一练

91百科网 21 0

3.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1、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 每个问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问题要求的。

1、考古学家在长江中游发现距今约4800年前的文物。 遗址内功能分区明显,有生产区、生活区、墓葬区、祭祀区等,水利系统配套,功能较为齐全。该遗址可能是

A. 石家河城遗址 B. 二里头遗址 C. 良渚古城遗址 D. 牛河梁遗址

2、《左传》记载“天子建其德,因出身而赐姓,土所赐姓”。 女性头衔一般加姓氏,男性头衔加姓氏。这说明西周时期

A. 姓氏为平民所用 B. 氏族为贵族专属

C.血缘关系决定男女优劣 D.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3. 《宋书》记载:“北域同姓,谓之骨肉。若有志同道合之人远道而来,众人皆竭力拥护。” 同时,南方同姓人群中甚至存在“危难不相知,饥寒不相怜”的现象。 《日知录》还提到,东晋以后,“北方人同姓,多有共同家谱;南方人则毗邻而居,各有宗族。”这种南北差异主要是基于

A. 门禁制度的影响 B. 商品经济发展水平

C. 主流思想的变化 D. 民族关系的复杂性

4、《东京梦华录》追溯作者前世处境:“……南下北京,避难江南,情绪低落,渐入桑树,暗自思索那个时代,物欲横流,人与人和谐,美好,他却变得忧郁!” 材料中的“京”、“年”应为

A.东汉洛阳 B. 东晋南京 C.北宋开封 D.南宋杭州

5、乾隆年间《乐氏永禁虎丘染坊碑记》记载:虎门山汤河一带的染坊“渐堵塞江边,危害极大”。 “虎丘田地虽低且贫瘠,幸好河水清澈,故苏州官府“严禁,令所购染具迁异地营商。”由此可见清代王朝

A. 加强基层教育 B. 注重社会治理 C. 商业城镇繁荣 D. 人居环境优化

6. 清代,通过水运跨地区调运粮食供应京城,用于向军队和官员发放大米作为俸禄。 咸丰三年,江西、湖南、湖北、安徽四省遵旨,以每石1.3两的价格将征粮调往北京,河南也很快加入其中。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到

A.国内政局的变化 B.湘淮官僚集团的崛起

C. 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D. 白银货币化趋势的加强

7、有学者提到清末民初的一首童谣:“老岳,脸色明亮,开门洗衣服,洗出来的衣服干净。打光后,父亲送我去南学堂看四本书,看文章;门口插了红旗,来,把帽子戴在头上,看看隆重不隆重? 这首童谣反映了

A.新学制的建立 B.科举制度的影响

C. 1911年辛亥革命的成功 D. 学者的进取精神

八、晋冀鲁豫边区规定: (一)每月月初,区按规定向各村征收杂费、菜钱、粮款。 (二)每月月底各村发放的粮缴金额报区审核。 (三)经区办审核后,3日内编制本区粮缴计算表,报县审核,并同时征收下个月粮缴。 (四)超支无法报销的部分,从下个月的粮款中扣除。此项规定主要针对

A.民族革命统一战线的巩固 B.土地革命的深入发展

C.农民摆脱了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 D.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周恩来就提出“外交不能靠旧外交部的一套人员来搞”。 外交官必须是政治忠诚可靠、学识渊博、通晓外语、谨慎、深思熟虑、果断的正处级以上干部。 执行政策的同志。 对此,有学者认为,这也是建国初期外交政策的充分体现。以下外交政策最能说明该学者所认识到的是

A.片面 B.重新开始

C. 待客先打扫房间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0、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双轨价格制度,即同一商品的价格有的由国家统一确定,有的由市场供求确定。 实践中,出现了货物积压等问题。 为此,石家庄政府将物资部门和企业提前推向市场,并进行制度改革,统一销售价格、退还差价。 随后,国务院号召有条件的地方推广石家庄的改革经验。

A.体现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B.优化社会资源配置

C. 完善公私合营商业模式 D. 标志着统购统销的终结

11. 表格1

来源

历史数据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雅典政府”

“禁止以人身安全为抵押的贷款、任何人自愿为受害者要求赔偿的自由以及向陪审团上诉的权利据说是群众权力的主要基础,因为当人民有投票权时,他们成为政府的主人。”

【古希腊】普鲁塔克

《希腊罗马名人传》

“一个不参与该国党派分歧的人将被剥夺公民权。”

[中文] 哈蒙德

《希腊史》

“他将国家置于政党或宗族之上,他要求所有公民参与国家事务……他的法律通过宗教仪式神圣化:每个公民都宣誓遵守这些法律。”

从表1中的材料得出的共同结论是

A.集体主义是城邦政治的重要原则 B.城邦至上是希腊化世界的共识

C.直接民主破坏城邦秩序的稳定性 D.公民的参与权受到法律保护

12、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入侵英格兰,加冕为英格兰国王。 五年后,他彻底征服了英格兰。 1086年8月,威廉召开效忠会议,要求各级领主前来向他举行“投降仪式”,宣誓效忠他。 由此,英国形成了“我的封臣的封臣也是我的封臣”的原则。 威廉的做法

A.实现了英国的统一 B.促进了现代民族国家的发展

C.加速了封建化的进程 D.导致封建制度的解体

13. 表 2 显示了 17 世纪初成立的公司的投资者。

表2

国家

总投资者人数

总投资(单位:盾)

荷兰北部

第785章

2,023,715

荷兰南部

第302章

1,418,700

德国

38

137,900

英国

6,900

葡萄牙

4,800

根据表2可以推断,该公司

A. 主要控制拉丁美洲 B. 与东南亚关系密切

C. 掠夺大量印度资源 D. 向北非扩张势力

14. 图1展示了世界城市化阶段的演变。图1中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主要得益于

图1

A. 政治环境的稳定 B. 工业革命的推动

C. 生产工具的进步 D. 城市人口的增长

15、图2是一幅漫画,标题为《斯大林与希特勒》,图中有英文单词“EASTERN FRONTIER”。该漫画主要展示了

图 2 有人带某人去散步

A.苏德战争的残酷性 B.意识形态对战争局势的影响

C. 国际关系的复杂性 D.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

16. 联合国主导的全球气候治理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 2005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强调“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2015年《巴黎协定》指出,“本协定的实施将根据不同国情体现平等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的原则。”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博弈 B. 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

C. 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日趋成熟 D. 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本信息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www.zxls.com/)。 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2.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个小题。 第17题12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8分,第20题10分,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并完成以下要求。 (12分)

材质一

我致力于铁路政策,发展民生。 黄克强抵达北京后,主张组建政党内阁,调和各派意见,袁总统坚决赞同。 当我离开北京时,就开始讨论邀请国务部长加入国民党的问题。 我今天在报纸上看到国务部长已加入我们党。 今天的内阁是国民党内阁。 国民党与政府的和解可以说是成功的。 今后国民党的同志们要全力拥护政府和袁主席。 既然袁主席认同我们党的纲领和原则,我们党就应该全力支持他,并以此为基础建设未来。 如今六党合而为一,就是国民党,与南北统一有着同样的功绩。 因此,宜以追求国家民意为前提,不与一党私意相争,而应以一心一德而行。

——摘自《孙中山全集》

材质二

摘自《孙中山全集》目录

① 复袁世凯电报(1912年1月2日)

② 祝贺参议院开幕(1912年1月28日)

③参议院关于国务院正式文件的咨询决议(1912年3月29日)

④在上海国民党欢迎宴会上的讲话(1912年10月6日)

⑤致上海革命者的书信(1916年1月13日)

⑥给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的信(1924年4月4日)

⑦对北京社团联合会电报的复电(1924年12月14日)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的内容应属于材料二目录的摘录(写出序号),并说明理由。 (6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孙中山的思想。 (6分)

18. 阅读材料并完成以下要求。 (12分)

材料

“西方”是当代国际关系中最常用的词语之一,与“东亚”、“中东”和“第三世界”等词语齐名。 其含义的演变过程如表3所示。

表3

时间

“西方”含义的演变

古老的

“西”是一个地理概念,指的是罗马帝国的西部地区。

十一世纪中叶

基督教大分裂后,“西方”被赋予了一定的宗教含义,指的是“罗马天主教会”而不是“东正教”。

18世纪末

美国人否认与欧洲的文化联系,突出欧美的差异和对​​立,强调美国制度和文化的独特性; 他们“坚决让欧洲远离美洲,让美洲远离欧洲”。

19世纪中后期

1856年以后,俄罗斯用“西方”来指代经历启蒙运动和革命、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西欧。 “西方文明”被定义为与俄罗斯相反的文明。 西欧人在19世纪末接受了这一概念,但美国和德国并不认为自己是“西方”的一部分。

20世纪初

美国人逐渐认识到美国与欧洲在制度、文化上的同源性和相似性,开始将美国文明视为“西方文明”的一部分。 但 18 世纪末形成的思想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并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广泛相信。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美国将与德国的战争描述为民主与独裁、文明与野蛮之间的较量。 自由、民主、进步和资本主义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发明”的共同传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一战期间出现但未能引起美国人共鸣的“大西洋共同体”理念被复活并频繁使用。 它主张美国、英国等大西洋沿岸15个“民主”国家是“西方基督教世界的继承者”,建立联邦。 阻止希特勒的扩张。

二战后

马歇尔计划的出台和北约的成立都被描述为拯救和捍卫西方文明和大西洋共同体的努力。 美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最终成为“西方”的一部分。

——摘自【丹麦】大卫·格雷斯《西方的敌人与我们——从柏拉图到北约》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多条信息,围绕“‘西方’意义的演变”制定一个具体的话题,并简要阐述所提出的话题。 (要求:主题明确、历史理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19. 阅读材料并完成以下要求。 (18分)

材质一

康熙十年(1671年),川湖总督蔡玉荣提议将原来招收700人升迁为立即升迁300人,并将毕业期限由三年延长至五年。 ,并宣布各省贫困群众带老婆来四川。 那些开辟土地的人将被允许入籍。 由此开始了大规模的四川移民,后来移民的入籍子女也被允许参加科举考试。 湖广移民最先抵达,占据最靠近长江的地区进行殖民,后来其他省份的移民逐渐向长江腹地迁移。 雍正五年,川陕总督抱怨湖广、江西等省大批逃荒百姓携家带口来到四川。 他请求安置,但遭到谴责。 朝廷认为这些难民“不能辨善恶”,规定“四川府县对入川人员姓名、籍贯一一核对”。 乾隆中期以后,大量汉族难民进入四川边缘山区。 嘉庆二十五年,四川人口达到2000万,是明末人口高峰期的四倍。 许多州县“没有荒地可供耕种”。 到道光初年,迁居陕南的四川移民及其后裔已达60万。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四川人迁往云南、贵州。

——摘自葛剑雄《中国移民史》

材质二

据长江水利委员会1991年底综合调查统计,水库淹没共影响湖北省和重庆市20个县(市、区)、116个集镇、113万人口、工矿企业1599家,文物古迹1000余处。 据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库区可供移民使用的复垦土地仅有7万亩。 移民安置必须根据库区的实际情况。 适合农业就是农业,适合工业就是工业,适合商业就是商业。 二、三产业安置要寻找出路。 对被淹没企业将给予搬迁补偿,并考虑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的需要。 同时,国家批准三峡库区为“三峡经济开放区”,享受一定的沿海对外开放特殊政策。 移民安置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为移民生产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提供必要的保障,明确把致富奔小康作为移民安置的目标。 城市搬迁难度大、周期长。 因此,应先做好城市搬迁,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这有利于新城经济功能的尽早发挥。

——摘自《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三峡工程四川库区移民安置和经济社会发展意见的通知》等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清代四川移民的发展趋势。 (6分)

(2)根据材料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峡移民与清代四川移民相比的特点。 (8分)

(3)根据材料1、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移民问题的理解。 (4分)

石家庄市2024届应届高中教学质量检查(二)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 每个问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问题要求的。

问题编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回答

2.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道小题。 第17题12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8分,第20题10分,共52分。

17.(12分)

(1)流水号:④(2分,多写不分)

理由:材料中称袁世凯为“袁大总统”,应该是在1915年底袁世凯称帝之前(或者孙中山号召国民党拥护袁大总统时,时间应该是在第二任总统之前) 1913年革命),故④⑤⑥可排除。 (2分钟)

材料中提到“今日六党合并为一国民党”,时间应为1912年8月宋教仁改组国民党后,故可排除①②③。 (2分钟)

(2)评价:有利于推动现代铁路运输的发展和产业救市思想的传播; 推动了民初政党政治的尝试; 但对袁世凯抱有幻想,则反映出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 (6分)

18. (12分)

例子

论文:美国民族认同观念的变化促进了“西方”的形成

讨论:美国独立战争以来,美国人强调美国制度和文化的独特性,否认与欧洲的文化联系,突出欧美之间的差异和对​​立; 在考虑自身安全时,他们将欧洲视为危险源。 以及对美国安全的威胁,“坚决让欧洲远离美洲,让美洲远离欧洲”。 20世纪初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开始突出美欧文化的同源性和一致性,强调美欧休戚与共,并使用“大西洋”的概念。社区”,以废除长期以来的孤立主义政策。 美国加入二战后,“大西洋共同体”的思想开始广泛传播,从而完成了美国文化和地缘政治身份的重塑。 二战后,美国用这种新的国家认同概念,将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北约的建立解读为对“西方文明”和“大西洋共同体”的捍卫。 作为维护美国自身文化生存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一步,它成功地将美国和西欧凝聚成一个文化、意识形态和安全共同体。 总之,美国民族认同观念的变化,逐渐改变了美国人对美欧文化和利益关系的认识,最终创造了一个新的“西方”。

(举例仅供评分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只要用词合理,学生可以酌情加分。)

[评级说明]

主题(2分)+讨论描述(10分)。

选题需围绕“‘西方’意义的演变”展开,逻辑清晰、简洁、清晰、严谨,分三个等级评分。 (2-0 分)

《解释》进行分级评价。 分级评价的具体级别如下:

年级

阐明

一级(10-8分)

准确充分利用历史事实:推理充分、逻辑严密

二等(7-4分)

能够利用相关历史事实; 推理充分,逻辑关系清晰

三等(3-0分)

使用历史事实不够准确或不能使用; 推理不充分或没有推理,逻辑混乱

19.(18分)

(1)趋势:政府政策逐渐从支持、鼓励转向规范、限制; 移民来源地逐渐从湖广地区向更多省份扩展; 移民地区由长江沿岸向边缘山区逐渐发展; 四川逐渐由移民流入向移民流出转变。 (每题2分,答对三题6分)

(二)特点:艰巨、复杂; 因地制宜,移民安置形式多样; 发展与开放相结合;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提前统一规划,城市搬迁先行,基础设施建设先行。 (每题2分,答对四题8分)

(3)了解:促进目的地的发展和经济发展; 促进不同区域文明的融合; 政府在移民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促进人口合理布局。 (每点2分,回答其中两点4分)

标签: 移民欧洲 政治 移民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