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儒敏:语文统编教材使用和语文教师业务提升的问题

91百科网 18 0

介绍

10月18日,统一语文教材主编温汝民在会上致辞,就统一语文教材使用、语文教师专业技能提升等问题与参会人员进行了交流。 以下文字是他的五种观点。

我先发言。 这不是一个特别的报告,而是一个随意的谈话。 希望能和这里的老师们互动,听听大家的意见,向大家学习。 我先就统一语文教材使用中讨论较多的问题发表一些看法,然后再谈语文教师专业提升的问题。

01

减少使用统一教材带来的压力

统一教材发生了重大变化。 当老师们收到新教材时,看到很多教材、体例、教学方法都是新的,改革力度很大。 他们担心自己无法跟上并且难以使用它们。 这是可以理解的。

但我们也必须看到,这套教材的“新”并不是颠覆以往所有教材和教学方法的革命态度。 就是“守正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变革和创新。 这是每个人通过努力取得的创新。 只要跟上“创新”。 所以不要着急,以积极、平常的心态去使用教材。

特别是高中语文统一教材进行了重大改革,推广步伐要稳健。 我们不能指望新教材一用,教学就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使用新教材、采用新教学方法是时代的要求。 每个人对语文教学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满。 我们必须使用新的教材来改进教学。

但不用说,以前的语文教学毫无用处。 这与事实不符。 不要让语文老师“丢脸”。 事实上,我们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我们要尊重历史,继承一些东西,抛弃一些东西,发展一些东西。

在使用新教材和改革我们的语文教学时,必须根据每个人的学业情况,根据本地区、本学校、本班级的情况,在原有条件的基础上逐步调整、完善、更新。 新教材的使用能否使我们的教学更上一个台阶,取决于教师。 教师的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必须跟上,必须读懂教材,才能用好教材。 而这需要时间,仅仅靠几次培训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

在使用新教材时,我不同意“运动”、形式主义、“一刀切”。 如果办学条件好,改革的步伐可以更大。 如果条件较差,可以分步实施改革,为变革创造条件。 每一寸可以改变的都是一寸。

老师们是在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后才收到教科书的。 时间紧迫,来不及熟悉和消化新教材。 应该允许先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教一两个单元,积累经验后再推掉新的教学方法。 国家这么大,地区差异也很大,办学条件也不同。 必须赋予学校和教师一定的选择权。

使用新教材时,不仅教学方法需要改变和适应,最重要的是教学理念需要更新。

我们需要了解新教材有什么“新”,为什么要这样改动,有什么学术支撑。 建议大家在备课时认真学习《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并结合新教材阅读,加深对教材理念和设计意图的理解。

因为新高中语文教材是按照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如果有创新,那就是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新”; 如果新教材存在一些不足,可能是对课程标准精神的“改造”。 ”是指教材内容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足。

新初中、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主要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但也明确接受了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些新理念。 因此,初中和小学教师也有必要学习高中新课程标准。

只有通过对新教材和新课标的比较和研究,才能知道教材的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和创新,这些变化和创新源于什么理论和政策要求。 这样,我们就会以更高的立场去思考如何用好新教材,而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如今,全国中小学教师都在研究如何落实新教材提出的新理念、新教学方法。 这种研究和讨论是必要的,解决一些问题和问题也会有一个过程。 我想提出几点意见,澄清一些误解,让新教材的使用和教学改革更加切实可行。

02

如何理解“学习任务组”

新教材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将单元教学与“学习任务组”融为一体。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优点是突破了单篇文章精读分析的固定模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构建“语文核心素养”。

将以往相对分散的课文教学划分为多个“学习任务组”,利用任务组来组织单元教学。 这样,教学目标就会更加集中、明确,我们的教学就不会全面,就可以避免一些课程都是大致相同的一套课程,出现“同质化”的弊病。

使用新教材、备课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组”提示的“任务”组织教学,掌握某一单元或某一课所需的知识和关键能力,让每个单元有什么“干货”来教。 凡事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克服语文教学的随意性。

“学习任务组”的单元教学,更重要的是减少灌输讲解和“问答”,分配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带问题学习,扩大阅读覆盖面,增加阅读量。 这将有助于解决长期以来汉语教学中“学生阅读少”的问题。

采用“学习任务组”的单元教学应更加注重“学习活动”。

备课不应满足于准备讲义,而应考虑如何让学生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针对一定的“问题”(主题)进行阅读、思考和探索。 教师应从主要教学转变为指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即“活动”。

并不是说教学不重要,也不必受到限制,而是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安排学生自主学习上。 有的课可以多讲,有的课可以少讲,都可以,但我们力求围绕自主学习的“任务”来设计。

教材中“学习秘诀”和“单元学习任务”的编写方式是新颖的,与过去常见的习题不同。 关于如何安排学生自主学习,已经有提示或建议。 备课时要注意教材。 “单元学习任务”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 这种“活动”离不开语文,主要是阅读、思考和合作探究。

事实上,课程标准对每个“任务组”的教学功能和目标都有要求。 其中有一些是“较高”的要求,看起来比较有原则性,在备课时要特别注意,让教学设计的方向更加明确。

例如,课程标准在讨论“语文核心素养”时,提到要“通过语言的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并提到要帮助学生培养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鉴赏品味”。 诸如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审美情趣等都是我们在以往教学中较少关注的新概念。 新教材也在努力体现它们,所以我们在备课时应该多考虑它们。

在设计“文学阅读与欣赏”课程时,必须考虑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直观思维、形象思维和审美情趣。 例如,古诗词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理解“作者的本意”和“艺术手法”。 还应更加注重激发学生自主阅读中获得的美感,帮助学生学会欣赏。 所谓“追踪美学”并不能取代“生成美学”。

03

全书阅读教学重点围绕“目标管理”

这是一个新的类类型。 怎样才能取得好的成绩呢? 还需要在实践中积累和总结经验。 编着《初中语文经典图书概论》。 每卷规定两类必读书籍,三年共十二类。 这也是“全书阅读”。

高中课本上,我原本考虑读4本以上的经典。 后来考虑到高中课业负担重和高考,我把阅读量减少到总共只有2本书——《乡土》(费孝通)和《红楼梦》。

《全书阅读》专门设置了2个单元作为“任务组”,两者均被安排为必修课。 教材中的“全书阅读”设计具有启发性,主要由“阅读指导”和“学习任务”两部分组成,比较简单。 “学习任务”主要引导阅读和思考,让学生选择一两个,不必全部完成。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如何教“全书阅读”,我想老师们一定会想出好的方法。 在我的理解中,“全书阅读”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全书阅读来拓展阅读视野,构建阅读体验,形成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温儒敏:语文统编教材使用和语文教师业务提升的问题 教材 读书 语文 改革 备课 第1张

“全书阅读”的功夫要在课外进行,以课外阅读为主。 课堂上可以安排一些交流和分享活动。 老师也可以给予一些指导,主要是如何阅读“某类书”。

例如,阅读《乡土中国》时,要求学生注意概念和提纲,以及理论推导。 读《红楼梦》需要整体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注重探索、体会、欣赏最有感受的地方等,这些都是有方法指导的。 不要像普通课文教学那样进行过多的解释,更不能让教师的解释代替或限制学生的阅读和思考。

我最近写了一篇《乡土中国》的介绍,主要是提供阅读这类书的方法。 它的目的是初步接触社会科学论文并扩展知识。 这个标准不宜定得太高。 只要坚持读完,你就会熟悉书中的内容和表达方式。 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有一些经验和感想就够了。 如果你也能探索阅读这类书籍的方式,甚至引发对某些问题的思考和探究,那就更好了。

老师可以给一些阅读方法的建议,主要是让学生在课外自主阅读。 不需要像教授单篇课文那样细致,也不需要安排很多“活动”和“任务”。 阅读可以促进写作,但阅读不能处处引导写作,也不要总是想着考试,那样会破坏你阅读的兴趣。

别忘了,“读完整本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起到“磨脾气”的作用,“读书养脾气”,培养毅力,陶冶心性,去掉浮躁。 总之,“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不需要太复杂。 强调的是“目标管理”,而不是过多的“过程管理”。 如果能坚持读完整几本书就好了。 到处安排写作或讨论,过于详细的“流程管理”可能会破坏阅读的兴趣。

04

语文教师要“读书修身”

新教材实行“学习任务组”单元教学,所谓“课”的构成原则也发生了变化。 单一课文或课时不再是“课”的基本单位,而是按照“任务”设置“课”。 以前一篇文章就是一堂课,现在仍然有文章是一堂课,但更多的时候是一组课文就是一堂课。因此,教学方法也会随之变化。学生不再一堂课一堂课地讲,而是分组学习,即所谓的“小组教学”。

“小组课文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但不应该理解为“小组课文”学习比单篇课文教学更“高级”,也不能理解“小组课文教学”并不能取代单篇课文教学。

新教材中,单课文教学和“组课文教学”并存。 例如,一些古籍和一些较深奥的经典仍然被设计成一篇文章讲授。 注意,“小组文本教学”还应分为精读和略读。 一课的两到三篇课文中,必须精读其中一篇。 教师要给学生读书思考的例子、传授方法。 方法等让学生广泛阅读。

接下来我们重点讲一下教师的阅读问题,这是关键。 要用好新教材,教师必须跟上、读。

语文教师应该“读种子”。 这是一种理想,一种责任,同时也是我们面临的非常现实、紧迫的职业要求。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有了“三新”,即“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必然对教师提出更高的专业要求。 未来几年,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将成为硬性目标。 阅读量少的问题就会显得非常突出。

统一编写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最大特点是“阅读为重”,大大增加了阅读的权重。 问题是,老师能跟得上这个“音量”和“节奏”吗? 对于初中生来说,《经典图书入门》指定的必读读物有12本,自选的推荐读物有24本。 我们初中语文老师读过多少本? 恐怕我并不乐观。 有的老师连一半都没读过。

新的高中语文教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阅读的要求非常高。 特别是高二,实行“课题研究”教学。 一个主题,三五篇课文,需要学生顺着线索,找到大量相关材料来阅读。 它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相关知识。 老师必须比学生有更广阔的视野。 在知识方面,你需要阅读大量的书籍来应对一个“学习”单位。 新教材要求学生多读书,教师自己首先要多读书。 看来,依靠之前的“库存”已经不行了。 这“迫使”我们学习。

再说说高考,这也是在“逼迫”我们老师学习。

近年来高考语文命题确实发生了变化。 阅读覆盖率和阅读速度已经开始受到考验,命题所依赖的材料范围也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现在考试不仅涵盖文学,还涉及哲学、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科学等各个方面。 最近看到一篇报道,标题有点吓人,说2019年中国高考,只考没读过的人,所有读过的人都不考。

这也可以说是部分事实,体现了一种改革和改变。 考验知识和能力的“转移”! 如果我们作为教师还故步自封,我行我素,不学习或少学习,似乎很难应对改革中的高考了!

但现在很多老师的学习状态并不一定很好。 他们也看书,但主要看的是与专业需求相关的实用书籍,属于“专业阅读”。 明天和后天都有课。 今天我会快速找到相关资料来阅读。 或者如果你想评估自己的职称,你可以立即阅读一些“应急”书籍。 另外,阅读自由度和个性化阅读很少。

有些老师除了全年备课的几本书外很少读书。 他们只阅读一些畅销杂志,大部分时间都在网络上“碎片化阅读”。 无聊的自媒体有一种“魔力”,束缚着很多老师。 忙碌工作之余的一点时间也被网络和大众阅读所占据。

如今,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非常容易。 所有教材的设计教案都可以在网上获取。 看来不用自己去学习或者拼贴来补课了。 但这样的课堂却没有“温暖”。 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呢? 能教好汉语吗?

教汉语需要心态。 语文课堂非常人文,教师的学术素质和人格素质尤为重要。 教书育人不仅是教学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精神成长的需要。 因此,无论多忙,最好有一个“自己的花园”,哪怕是一块小小的“自留地”。 不要急于处理真正的需求,比如评分、教学检查和无休止的其他事情。

当然,这一切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没有人能够完全超越,但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一点距离,避免被动地卷入其中。 喜欢读书,在某一领域有自己的专业爱好,能够一定程度进入相关领域,有一定的研究,有一定的发言权,这一点非常重要。 在这种状态下,你会有一种成就感,同时让自己保持精神活跃。 “专注”也有助于抵抗职业疲劳。

面对信息超载的现象,我们必须要有自觉,配备一些信息媒介素养,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规律。 对于信息时代带来的一些阅读方式的重大变化(如传播渠道),我们既要接受,又要“看透”,而不是被动面对或被胁迫。 你必须培养自己的“稳”。 这里所说的“稳”包括处理和过滤复杂过多信息的能力、务实的态度、对规律的尊重、以不变的视角应对瞬息万变的变化、平常心。

因此,我想特别提一个词——“读书修身”。 要打造一个“自己的花园”,养成读书和思考的习惯,把读书当作一种生活方式。 读书可以陶冶情操,锻炼大脑。 这不仅是能力,更是修养、品质、优雅的生活方式。 读书可以拓展你的视野,让你接触到人类的智慧,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使人在精神气质上超越平凡的环境。

“读书修身”与读书的实际目的并不矛盾。 为了考试而学习,为了谋生、找工作,是必要的、合理的、实际的,但我们也必须树立一个更高的“修身”目标,使这个目标能够导向考试、工作等实际目标。打猎。

05

教师读书的三个“圈”

接下来我们再具体讨论一下,就如何学习提出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首先是阅读计划和阅读清单。 你永远无法通过阅读了解事物的本质。 要有一定的规划,不能采取网上阅读、随波逐流、完全按照自己脾气看的态度。 没有计划和足够的毅力,是不可能坚持学习的。

每个老师的阅读清单可能不一样,但建议都可以包括三个基本部分,即嵌套在一起的三个“圈”。

最外面的“圈”是一般部分,是每个上过大学、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都应该读的书。 主要是中外文化经典,这是最基本的书籍。 读书的目的是接触中外经典,感受人类智慧的结晶。 这部分的书籍数量不一定很多。 比如说,如果你能在三四年内读完十多本书,那就非常好了。

里面的第二个“圆圈”,即第二部分,是与你的专业或职业相关的参考书目。 比如你学物理,可以安排自己读一些化学、数学、生物、信息科学等方面的书,以及与物理相关的相邻学科领域的书,也可以读一些历史方面的书科技哲学、教育领域书籍。 学文科的人也应该读一些理科书籍。 语文教师应该以比其他科目更广阔的视野来阅读。 这样做的目的是打基础、拓展专业视野、举一反三、激活思维。

再往里的第三个“圈”是核心部分。 这部分的书籍主要是针对你自己的专业,或者是你特别感兴趣、希望学习的那些专业书籍。

当然,除了这三部分的书目外,还可以有一些休闲、娱乐的书籍,但不应该是主体,也不需要规划太多。 不需要设置专门的“圈子”,稍微读一下,调整一下就可以了。

大多数老师都上过大学。 如果说在大学四年里,他们完整读过的书很少,而且大部分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潦草写的,那么现在他们作为老师,就应该考虑一下大学期间应该读却没有读好的书。 。 再读一遍那些基础书籍。 我觉得这比很多培训更有效。

很多老师可能都会这么说。 他们也想学习,但是工作太忙,没有时间。 中小学老师确实很忙很累。 我真诚地希望这种情况能够改变。 但我们不能等,只能自己抽时间。 时间就像一块海绵,挤一挤还是有空间的。 据说,现在中国人平均每天花两个多小时在手机上看微信等东西。 我认为其中大部分都被无用的信息占据了。 你能少看手机吗? 别再看手机了,有时间读书吧。

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每个人都很忙。 对此没有必要抱怨。 只要有心,总能抽出时间给自己充电。 尤其是年轻教师,更应该有三年、五年、十年的学习充电计划,有大方向,持之以恒。 他们可能“最终成功”,成为一名研究型语文教师。

这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 归根结底,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平,还是要多读书,努力成为“阅读种子”。 我建议各组织也可以鼓励、引导全国教师多读书,让更多的教师成为“阅读种子”,这样才能用好新教材,有效推动语文教学改革。 这正是我所期望的。

标签: 教材 读书 语文 改革 备课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